扬州搓背文化简史

[复制链接]
查看461 | 回复5 | 2024-1-6 10: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古城扬州的诸多传统特色文化中, “ 扬州三把刀 ” 是名闻遐尔的重要内容。作为 “ 三把刀 ” 代表性行业之一的沐浴业,自古以来就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驰名大江南北,为推动扬州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扬州沐浴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步攀升现代化进程,已经不断升华,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扬州一块响当当的城市品牌,也为锻造扬州的绿色产业链显示出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
4.jpg
一、扬州沐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沐浴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它跟随着人类的进步而发展。扬州的沐浴文化源远流长。
1. 从舀水淋浴到家庭盆浴,扬州沐浴文化处于萌芽期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就有了 “ 沐浴 ” 的记载。 “ 沐 ” ,即指洗脸洗发; “ 浴 ” ,就是擦洗身体。人类最初的沐浴,多是在河流、湖泊等自然水域中公开进行的。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渐渐出现了用水壶、水罐舀水相互沐浴。后来,人类逐步产生了沐浴的隐私意识,就又出现了用浴盆自浴。
1993 年,在扬州城北郊的西湖镇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葬,其中出土了一只直径 60 厘米的灰陶沐盆和一只陶 ? 摇。经专家考证,扬州先民当时的实际用物为铜质,这两只陶质物品系为冥器之用。但从这两件物品已经可以让人们联想到扬州先民以盆盛水、以 ? 摇舀水进行沐浴的情景。这足以证明, 2200 年前的扬州人已经写下了扬州沐浴文化的最早篇章。
在扬州汉陵苑博物馆中,有一座从高邮神居山出土后迁移来的汉广陵王墓葬。在这座 1000 平方米大小的墓葬中,墓室西厢第五进内有一个约 10 平方米的 L 型洗浴间,内有完好的双耳铜壶、铜浴盆以及搓背用的浮石、木屐、铜灯、浴凳等一整套沐浴用具。该沐浴间紧靠着墓主人汉广陵王刘胥的卧室,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扬州人沐浴时追求隐秘安适的心理特征。
此外,从扬州西湖镇蔡庄出土的五代墓中,还发现了不少三条腿、四条腿的方型木浴凳,从中可以看出,沐浴对五代扬州人来说,已经十分普及了。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涉足扬州时,曾写下 “ 今朝一澡濯,衰瘦颇有余 ” 的诗名,这是古人以诗歌形式关注个人沐浴的典型代表。
据《礼记 · 玉藻》载,汉代法律规定 “ 吏五日得一休沐 ” ,即每五天官府给职吏们放假一天,以便于他们回家休息沐浴。当他们出浴之后,先分别用精巾和粗巾拭身,然后再用干净的热水淋身,最后披上布衣。这种过程,与今人的沐浴过程比较,仍大体相似。《礼记 · 儒行》还指出: “ 儒有澡身而浴德 ” ,强调了古人不仅通过沐浴来浴身爽体、健身治病,而且要磨练自己的品行,使之身心纯洁。联系到扬州出土的战国时期墓葬中的浴盆、 ? 摇等浴具,可见自春秋时代开始,扬州的沐浴已经具有了介入现实生活的文化内涵。
以上所述的沐浴,就其缘由分类,应当属于古代扬州沐浴的第一种类型,即:世俗性沐浴。
古代扬州沐浴的第二种类型是宗教性沐浴。
与世俗性沐浴相比,宗教性沐浴是一件十分严肃、庄重的事。据《事物纪原》卷八所载,唐代扬州在每年的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人都要沐浴。这是因为,传说佛祖释迦牟尼降伏了六师后,用法水洗去了六师的心垢。六师即以请僧沐浴除去身垢,回报佛祖。开元三年,扬州官府曾仿效此行,在开元寺设斋供养五百僧人,斋后, “ 令涌汤浴诸寺众僧 ” 。
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佛祖诞辰。传说佛祖降生时,有二龙吐水为之沐浴。因此,佛教又把是日称为 “ 浴佛节 ” ,扬州的各个佛教寺庙也都焚香结彩,诵读经文,并依照传说故事,以名香浸水,浇灌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以资纪念和颂祝。
1980 年,在扬州蜀冈唐城遗址以东的唐代残墓中,出土了三件瓷器,其中的一件是灰青釉的绿彩背水壶,壶上有阿拉伯文的 “ 真主最伟大 ” 字样。据专家考证,此水壶是伊斯兰教徒在做 “ 礼拜 ” 之前 “ 大净 ” 和 “ 小净 ” 的用具。在伊斯兰教的礼仪中, “ 小净 ” 要洗手、洗足、净下;大净不仅要净全身,甚至要求每一根毛孔都不藏污垢,进而达到清除邪念、疑虑,净化心灵的目的。这只水壶的出土,为唐代伊斯兰教在扬州的传入,以及扬州古代宗教性沐浴的流布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与宗教性沐浴十分相似的还有封建礼仪性沐浴。在古代,凡皇帝祭天、官府拜神、家族祭祖,以及每逢王朝交替、节令变更,或是家庭中的红白大事,扬州人都要沐浴更衣,以示尊重。至此,扬州沐浴文化从宁静、隐秘的家庭浴盆,发展为热烈、和谐的公共浴室,已经形成了呼之欲出之势。
2. 公共浴室的出现昭示着扬州沐浴文化进入了发展期
宋人吴曾的《能改斋浸录》称 “ 所在浴处必挂壶于门 ” ,说明在宋代不但已经出现了公共浴室,而且有其专用的行业标记。虽然在史料上我们尚未发现宋代扬州出现公共浴室的明确记载,但扬州作为盛唐时即有 “ 扬一益二 ” 之称的繁华都市,随着历史的演变进入了宋代,在公共浴室这个时代产物的问题上,肯定不会落后于其他地方。这里有资料可以作为佐证: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曾先后十次旅经扬州,并于元佑七年 (1092) 调任扬州太守。他于元丰七年 (1084) 写的一首《如梦令》词作和按语中说: “ 元丰七年十二月十八日,浴之泗州雍熙塔下,戏作如梦令阕 ……” 。全词是: “ 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具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 这里须要说明的是,自《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泗州从地理上就隶属扬州,宋神宗于熙宁五年 (1072 年 ) 在扬州置淮南东路,路领十州,泗州亦在其中。至 1084 年苏东坡就浴于泗州时,此情依然。因此可以说,既然扬州下属的泗州已经有了公共浴室,这便可以断言,扬州本土是不可能安居其后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词中领略到一个信息:至少从那时候起,扬州的公共浴室里已经有了 “ 揩背 ”( 即今 “ 擦背 ”) 这个专业服务行当了。
自打公共浴室有了统一的行业标记,有了擦背等服务项目,有了大体相仿的形制,有了行业的名称,甚至还有了统一的价格,扬州沐浴文化走过了萌芽期和发展期的漫长历程,终于不断发展,向成熟期和高峰期攀升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张培哲 | 2024-1-6 10: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3. 中外交流促使扬州沐浴文化进入成熟期
古代扬州历来是我国对外交流的重要港埠,也是一个善于从对外交流中吸取 “ 养分 ” 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包容性城市。西域先贤普哈丁就是促进扬州沐浴文化发展的重要人物。
普哈丁是阿拉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 16 世裔孙。他于南宋咸淳年间来到扬州传播伊斯兰教,后于德佑元年 (1275) 在扬州创建礼拜寺 ( 又名清真寺 ) ,即今仙鹤寺 ( 该寺至今仍是我国东南四大清真寺之一 ) ,同年,卒于扬州,穆斯林们遵其遗嘱,在扬州的古运河东岸为其建墓园安葬,墓园内亦有一座清真寺。该墓园现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仙鹤寺和普哈丁墓园清真寺内,紧靠寺门第一间的 “ 水房 ” ,是穆斯林按教规进行净礼的地方。水房按功能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为 “ 大甑子 ” 锅灶,用来将洁净的井水加热;其二为单人沐浴间,上悬 “ 吊罐 ” ,用来盛水淋浴,是 “ 大净 ” 之处;其三是水槽,水槽上置木隔板,专供排放用后的浴水,沿槽边有一排木凳,供穆斯林坐浴小净之用。在行净礼的过程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净。不仅所用的水要绝对洁净,不能重复使用,水温也不能以手直接探测,而且,两只手的用途也以右手为上,左手为下,严格分开。在行净礼的过程中还讲究气氛庄重,不准喧哗。穆斯林的这种淋浴方式,使宋代扬州的汉族群众从中得到启发和提示,以至仿效。
据明代郎瑛的《七修类稿 · 混堂》记述,当时在江浙一带公共浴室的形制是 “? 摇大石为池,穹幕以砖,后为巨釜,令与池通;辘轳引水,穴壁而贮焉,一人专执爨,池水相吞,遂成沸汤,名曰混堂。 ” 这便是扬州公共浴室的最早得名。该书中还说, “ 纳一钱于主人,皆得澡焉。 ” 这当是澡资的价格。
3.jpg
4. 清代康乾盛世使扬州沐浴文化进入高峰期
清代康乾时期,扬州在世界 60 万以上人口的十大城市中位列第三,成为中外著名的商 ? 摇城市。在这种背景下,扬州沐浴文化得到迅猛的发展,进入了高峰期。
据乾隆年间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记述: “ 浴池之风,始于邵伯镇郭堂,后徐凝门外之张堂效之。城内张氏复于兴教寺效其制以相竟尚,由是四城内外皆然。 ”“ 城内有开明桥之小蓬莱,太平桥之白玉池,缺口门之螺丝结顶,徐凝门之陶堂,广储门之白沙泉,埂子上之小山园,北河下之清缨泉,东关之广陵涛 ” ,城外还有 “ 坛巷之顾堂,北门街之新丰泉。 ” 在浴室的内部, “ 以白石为池,方丈余,间为大小数格,其大者近镬水热,为大池,冷者为中池,小者而不甚热者为娃娃池。贮衣之柜,环而立于厅事者为坐箱,在两旁者为站箱,内通小宝,谓之暖房。 ”“ 茶香酒碧之余,侍者折枝按摩,备极豪侈。 ”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公共浴室的设施已比以往更为全面、合理,以至达到豪侈的程度,同时期的仪征人林苏门在他的《续扬州竹枝词》中写道: “ 混堂天下最难开,通泗泉通院大街;八个青蚨人一位,内厢衣服外厢鞋。 ” 可见在当时扬州的公共浴室中,规模最大者乃院大街上的通泗泉。因其规模大且设施更为考究,每位浴客的浴资也从一个铜钱上涨到八个。林苏门还在《邗江三百吟》引言中,就扬州 “ 城内外数以百计 ” 的 “ 混堂 ” 解释说: “ 堂内之池,取乎洁,用白矾石界为三、四池,水之温凉,各池不同。午前留头堂虽混,而不觉其混;午后人多,未免混矣。 ”
即使如此,扬州人还是将“混堂”易称为“澡堂”,既避免了不雅之嫌,也很切实。
扬州沐浴文化在清代发展到高峰期以后,同扬州烹饪文化—起,被高度概括为十分生动的两句话:“早上皮包水,下午水包皮。”所谓“皮包水”,指扬州人喜到茶社吃“早点”,即“早茶”;所谓“水包皮”。便是去澡堂洗澡:由此,扬州澡堂不仅名声响彻大江南北,而且,通过盐商、官僚和文人们的交际游历活动,传到了京都皇城,连皇上也不由为之心动。康熙下江南时,地方官例行要礼拜接驾,并为之洗尘。于是,就有了康熙“驾转扬州,休沐竟日”的逸事:“洗尘”本是惯例,而“休沐竟日”却体现了扬州沐浴非比寻常,难怪扬州的仕绅将此事列为“贡事”之一。《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曾在一首诗中记述此事道:“闻道行宫修楔事,却因汤沐片时留。”康熙对扬州沐浴的依恋和喜好程度,跃然诗行之中。
作为这个高峰的重要标志,是伴随着沐浴文化的发展,“扬州修脚刀”行业也日趋成熟,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扬州三把刀”的重要分支和扬州澡堂里的主要服务项目。
高峰期的又一个标志,是这一时期的扬州澡堂从业人员开始大量输出到长江南北各大城市,以至成为同行业中人数庞大的“扬州帮”,其组成人员,不仅有扬州修脚师,还有扬州擦背工,甚至包括剃头 ( 理发 ) 和堂口的服务人员,初步形成了沐浴行业中的地方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张培哲 | 2024-1-6 10: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5 .发展与彷徨并存使扬州沐浴文化进入萧条期
民国年间,由于盐运事业衰退,运河航运又受到火车、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冲击,扬州在全国经济的地位—落千丈。因此,虽然扬州澡堂的设施有所变化,炕位改为长短两种:短炕可以坐憩,长炕可以躺卧,长炕又可分为普通间和雅间两种,但收费标准不同,最高与最低之间差价可达数倍;卫生和设施条件也不同,拖鞋有草拖木屐之异,毛巾有新旧之别;茶杯有把杯和茶盅之分,其茶叶自然也优劣分明;雅间夏季有电风扇送凉,普通间只有破芭蕉扇由浴客自扇。在当时最优级的扬州浴室,浴池还分为官盆、洋盆和客池三种:官盆、洋盆即是浴缸,客池即为普通浴池;在不同的堂口,甚至连服务的周到程度也大相径庭。到了民国晚期.扬州的澡堂已渐渐改称浴室,并开始出现了女子浴室,虽仅有扬州浴室女子部和双桂泉女淋浴室两家,且业务也并不兴旺,但说明扬州沐俗文化已开始注意到尊重女权,倡导文明,仍不失是'种发展的体现。
及至抗日战争期间,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于战事频仍,社会极不安定,国民经济衰败,人民群众生活窘迫,一些富裕之家便开始像扬州东圈门地官第 14 号的汪氏小苑那样,在自己家中使用起“洋浴缸”。该洋浴缸以水泥浇制,底座嵌入地面,浴缸及其侧墙面的表面上外贴瓷砖,周围的地面铺花地砖,一侧的墙上还挖空了一个放香皂的“洋胰洞”。汪氏小苑的这个洋浴缸,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是一种怀旧和复古,是从公共浴池倒退了一步,但从文明与卫生的角度来
讲,则是一种新形势下的进步。但无论如何,就当时来说,扬州的沐浴文化步入了萧条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扬州的浴室仅剩下 24 家。
1956 年,政府对浴室业实行公私合营,先后建立了浴室业经理部和服务公司,经过整顿合并,所属浴室仅有 20 家。 i958 年至 1962 年,由于燃料紧缺,又减少为 19 家。“文革”期间,造反振取消了各浴室的雅座和擦背、捏脚、理发、泡茶等服务项目,全市沐浴行业业务萧条,全行业的修脚工从建国初期的 60 多名锐减至 11 名,加之从七十年代开始,各工厂企业纷纷自办职工浴室,虽然方便了职工生活,但其设施和服务简化,致使扬州沐浴文化也随之裹足不前。

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张培哲 | 2024-1-6 10: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6 .改革开放使扬州沐浴文化进入了辉煌期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了强劲的春风,扬州沐浴文化自此进入了辉煌期。
首先是各公办浴室纷纷恢复了传统的服务项目,设置了雅座和淋浴设施,业务有了起色。 1988 年以后,有的浴室增设了高档按摩设施,引进了桑拿浴、矿泉浴和香水浴等新浴种。从 1980 年起,扬州修脚这一传统技艺得到重视和抢救,
1987 年成立了扬州市修脚协会,致力于培养新一代修脚师,多次举办技艺交流、考核,并对技艺娴熟的修脚师授予了技师职称。 1988 年,史无前例地在中学毕业生中招收了 4 名女修脚徒工,其中的陆琴 1992 年在首届全国优秀服务员大赛中金榜题名, 2003 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另一名女修脚工周业红被选为市政协委员,并被授予劳动模范、“三八 " 红旗手和省学雷锋先进个人的荣誉。她们不仅都成了名扬海内外的特级女修脚师,还面向全国广招学员,为让扬州修脚刀技传天下而辛勤努力。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扬州沐浴文化得到迅猛的发展,大批民营沐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竞相出现。至 2004 年底,全市大大小小的浴室总数已达 520 家之多,其中经营面积在 6000 平方米 以上,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就有十多家;一些新浴种的开发也层出不穷,以其保健防病功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2002 年 2 月,为塑造行业形象、研究沐浴文化、加强沐浴行业管理,扬州市正式成立了沐浴协会,结束丁以往一盘散沙的局面,为以沐浴文化为后盾的扬州沐浴业做大做强,走向全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4 年 11 月 4 日 ,“中国扬州沐浴网”正式开通,为扬州沐浴文化架起对外交流,走向世界的门户网络。 12 月 17 日 ,扬州市商贸局、技监局在总结多年实践经验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座谈、走访的基础上,正式颁布实施《扬州沐浴服务规范》。对沐浴场所的服务设施、经营管理、人员要求和服务规范作出了明确规定,使扬州沐浴行业的经营从粗放型进入了标准化,对相关沐浴的技艺传授,也从经验型转入规范化。该《规范》是我市,乃至全国第一部沐浴业标准,现已作为江苏省的地方标准在全省推行。
6.jpg
二、扬州沫浴文化的特色
扬州沐浴之所以能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至成为扬州的主要地方产业之一,其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并由此而形成了明显的特色。
1 、扬州沫浴文化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其专业特点鲜明上。沐浴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卫生保健。无论是传统的修脚、擦背、按摩、推拿等服务,还是现代的诸多新浴种,诸如:清洁毛细血孔的啤酒浴、润肤美白的牛奶浴、清新呼吸道的鲜花浴、
增加皮肤营养的人参浴、杀菌止痒的糠秕中药浴、内病外治健身美容的汉方浴,以及茶浴、奶浴、盐浴、玉浴等,都是围绕结合中医手法,力求深层次地挖掘其卫生保健功能。当今休闲中心的一些服务项目,诸如:录相放映、歌舞表演、棋牌消闲、健身美容等等,也依然是为了使就浴者放松心情,达到愉悦精神的目的。浴室中关于水源选用、水温控制、用具消毒、设施保洁等,也无不以卫生为第一要求。仅毛巾一项,就分为下水巾、上水巾、擦背巾、面巾、脚巾等,不许交叉混用;就连浴区的墙壁也要每天冲洗干净。至于浴室环境的总体布置,也是以讲究清洁雅致为宗旨。无论是过去的老浴室,还是现代的休闲中心,都在醒目处张贴着倡导文明举止的标志,究其缘起,应该是与古老的“浴德”观念至相关连的。
2 。扬州沫浴丈化的特色同时表现在其彰显古城文化底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运用上。在众多浴室的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便是一个“泉”字。优雅的店名不但迎合了扬州人的亲水观念,而且蕴藏着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意思,这对长期生活在古代文化薰陶中的扬州人可算是一种无声的召唤。旧时,扬州的浴室都要邀请文坛高手撰写对联和横批,镌刻在大门和浴池门外的两侧。这些对联不仅充分运用汉字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声韵铿锵、和谐悦耳,而且紧紧围绕“沐
浴”这一特定命题,扣情扣景,好记易懂,通而不俗,成为商业文化中一朵别致的小花。相传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一次微服私访中即兴所作的“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东升客满堂”一联,曾是旧时一些浴室用于大门两侧的通用楹联;永宁泉浴室的浴池门口有“身离曲水精神爽,步上瑶池气象新”一联,配上清代著名书法家吴让之于 150 年前题写的“临流”、“涤垢”两则门额勒石,更让浴客们的眼球熠熠生光;双桂泉浴室的浴池口有“涤旧垢以澡身,濯清泉而浴德”一联,从生活中的洁身自好引伸到品德上的反省修炼,令浴客由此感受到一种哲理教育。其他还有“石池舂暖人宜浴,水阁冬温客更多”、“相看此际皆生色,共涤以前旧污垢”、“洁净浴池流涓涧,源渊沧浪泛清波”、“邗江无二水,广陵第一泉”、“入浴突感全身暖,出门顿生满面春”、“此中无不洁之士,相对皆忘形之交”等等,这种传统体现扬州沐浴在文化方面的深厚积淀,在今天又以新的形式得到继承和发扬。不少休闲中心都喜欢用精美的喷绘画装饰环境。这些画,除了多以世界各地著名旅游景区的优美风光为主题外,有的还以本店特色技艺名
师的工作照为背景,配上“健康长寿,始于足下”和“知足常乐” ( 足底按摩 ) 、“刀飞指绕,妙早回春” ( 修脚 ) 、“刚柔相济,周身舒泰” ( 擦背 ) 、“点到为止,舒筋活络”和“纤手著出保健文章” ( 按摩 ) 等等,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在过道拐角处,还置放一些时令盆花和水石盆景,营造出温馨的绿色家园氛围。
3 .扬州沐浴文化的特色也表现于浴室建筑的巧妙构思上。旧时的扬州尚无自来水供应,也没有泉水可供引用,只好利用浴室邻近的河水和井水。即便如此,除了冷水的运送可以通过人工挑水来解决外,浴室在寒冷天气必不可少的是热气的传送。如果各个堂口及过
道没有热气取暖的话,浴室的营业是无法进行的。当时,既无蒸汽锅炉,又无金属管道,各浴室便在浴池中头池的下面设置一个大镬 ( 俗称“地锅” ) ,大镬的下面有烧柴草或煤炭的炉膛,镬中冷水烧热后,再用人工将二、三池中的冷水舀人头池,使头池热水从池与池之间隔墙上的小洞,依次窜人二、三池中,以达到数池并列而水温高低有别,可供浴客自由选用的效果。为了防止浴客误人头池被烫伤,又在头池上加盖木栅栏,凡须用烫水烫脚的浴客,可捏着毛巾的一头,将毛巾从木栅栏的方孔中放人头池沾湿后拎出烫脚。这既实用,又保证安全。在浴池与堂口的通道之间,还设置了一个凉池间,内有木凳,供在浴池中待久的浴客稍憩后再回堂口,以免暴暖暴凉,有损健康。为了解决冬季各个堂口及过道的热气传送问题,各浴室还在大镬的炉膛内开上几个“金门”,向各个需要送热气的地方砌建几条地下烟道使热烟沿着烟道流向各处,以达到各个堂口及过道中热气氤氲的效果,且可消除排烟污染问题。此外,各家浴池的屋顶均设计为弧形,既可以防止水蒸气在顶部凝成水珠滴滴落到浴客身上,又可以使之沿屋顶向下形成回旋,时间稍长,整个水池间内便热雾环绕,浴客们置身于热水热气中,自然会产生一种安详舒适之感。对此,扬州人谓之为“圆气”。这是众多浴客评价浴室优劣的重要标准,也是人们长期以来断言沐浴可以消除头疼脑热、腰酸腿痛这个“验方”的奥妙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张培哲 | 2024-1-6 10: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各家浴室现在早已用上了自来水,基本上已普及了锅炉,但圆气沐浴的传统不但没有被遗弃,反而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升华。各家休闲中心都以无分解、无挥发、无污染的高分子材料装修成蒸气弥漫的“芬兰浴间”,以自动控温的电炉上放了黑色的玄武岩石加热,置于木质结构的“桑拿浴间”中,俟浴者因泼水而被热雾蒸烤后,再用白桦树枝抽打身体。这两种形式的圆气使旧日尚处于初级的感性状态的圆气,升华到较高层次的理性状态。尤其是在大多数高档的休闲中心里,把过去的长方形浴池分割砌成圆月形、半月形、腰形及其他图形的浴池,不仅便于浴客选用,而且可使人产生一种悦目舒心的感觉,这无疑是扬州沐浴文化成功应用建筑美学的范例。
4 .扬州沐浴文化的特色还表现
在溶入了极其丰富的民俗事象。长期以来,扬州人已形成了一系列的沐浴风俗:大凡新人嫁娶的前一日,务必要沐浴一次,以求全新姿态;家人外出之前或归家之后,必先到浴室洗去身垢,以求顺遂;婴儿出生三天,要为其“洗三”,谓可“长得快”;产妇满月,要洗“满月澡”祛邪后,才能回娘家小住;每年除夕之前,人人都要洗澡,谓可洗去“邋遢”;每逢端午节,浴室要在大池中放些艾草等解毒药草,谓之“洗百草水”;在日常社会交往中,“去浴室洗把澡”更成了人们老友相聚、新朋结交、表答谢意、调解纠纷、洽谈生意、探索行情、合同拍板和排除郁闷、解除疲乏、治疗伤风感冒的理想方式和习惯场所。
为了更好地为浴客服务,旧时在浴室内部还有一套哨语行话,以方便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提醒。对他们自己,各堂口负责人叫老堂,堂口服务员叫跑堂,柜台卖澡票的叫老搁,下池服务员叫玩闷子;对顾客,一般叫老交,老顾客叫老典,顾客中的老板叫老天;胖于叫老肥,老人叫老停,小孩叫小秧子,北方人叫老北,阔绰大方的叫老奘,爱刁难的叫老调;对浴室的设施,大镬叫地锅,出烟口叫金龙口,地下烟道叫地龙,堂口挂衣服的钩子叫衣桩,叉衣杆叫篙子;对服务项目和工具,修脚叫扳指子或者挖 ( 音“哇” ) 、划皮子,刮脚叫挖 ( 音“洼” ) 通.修脚刀叫清子,在刀石上磨刀叫定口子,在荡刀皮上磨刀叫荡刀,修脚时出了血叫冒浆,修脚时顾客身体不适以至头昏叫晕刀,顾客在浴池内昏倒叫晕池,擦背叫老摸,敲背叫撒点子,捶脚叫通洒,烫脚叫钓鱼,剃胡叫清栅栏子,剃光头叫求山;对顾客需要的用物,大毛巾叫大围子,小毛巾叫小拦子,白开水叫本色,茶叶叫青子;对顾客自己的物品,帽子叫顶风,长衫叫大篷,裤子叫叉子,袜子叫钱筒子,鞋子叫提拖子,眼镜叫二饼,拎包叫开封府;对 1 — 10 数字,依次序叫称“溜月、汪、则、中、神、仙、张、爱、台。”这些哨语行话,或以形状分,或从用途说,或是动作描绘,或按词意讲析,生动风趣,简明深刻,堪为珍贵的民间文学遗产。在扬州的浴室中,还流行着一种无声的语言,每当发生炕位难以应付顾客需要时,服务员当然不能催促浴后的顾客马上离开,只是以连续地向顾客递上热毛巾暗示其让出炕位。当顾客知趣地穿衣时,服务员便一边热情地为他递上衣帽等物,一边向他说着道歉和感激的话,礼貌送客。
5 .扬州沐浴文化的特色更表现在与时俱进的精神上。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扬州沐浴对自身的传统不断进行挖掘、总结和提高,使之从理论上得到优化,而且表现在扬州沐浴对现代科技和外来成功经验的引进、吸收和结合,使之溶汇成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久前颁布的《扬州沐浴服务规范》,规定了浴场、桑拿中心应配有干蒸、湿蒸等两种以上的浴池和坐式冲淋设施,规定丁茶具、浴巾、面巾、浴衣、拖鞋等严格消毒的要求,还要求按摩技术人员要掌握推、拿、按等 15 种按摩手法,修脚技术人员要运用 8 种手法和 8 种刀怯为浴室服务等等。江苏省商业技术学校、扬州生活科学技术学校等均开设了足保班,朱才林、陆琴、周业红等一批修脚大师还撰写出《修脚工艺课教学授课计划》、《修脚工艺流程教法》等资料和《修脚保健技巧》、《修脚技术》、《脚艺真传》等书稿,使扬州修脚师的挖嵌趾、剐鸡眼、取残甲、铲老皮、拔肉刺和治疗脚垫、肢疔、脚瘊、灰指甲、脚气、裂折等脚病的神招妙着技传天下,誉满四海。崔琳等足底按摩师按照太极柔拳的原理,开发出的“足底太极按摩法”,万向勤等擦背技师继承发扬的“四重四轻四周到”的擦背要领,以鲜明的地方特色丰富了扬州沐浴文化的宝库。
据有关部门统计,至 2002 年 5 月,扬州沐浴企业有 260 多家,至 2004 年底即飙升至 520 家,增幅达到一倍。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更令人赞叹的,是扬州的沐浴企业在服务质量上的大幅度提升。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扬州沐浴几乎对所有民族、所有国家的健康的浴种和浴后按摩,都采取了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除了前面提到过的茶浴、奶浴、盐浴、玉浴、啤酒浴、鲜花浴、人参浴、汉方浴之外,还有不同水温的周身浴,不同水流方向的漩涡浴、按摩浴,仿水疗刺激穴位的脉冲浴、针刺浴,采用多头喷水的多头浴,便于老弱残疾就浴的坐浴、药浴,以及火龙浴、瘦身浴、芦荟浴、薄荷浴、金浴、银浴等。除了传统的中式按摩以外,还有藏式、蒙式、香妃式、港式和日式、泰式、韩式、欧式、非洲式、西班牙式等等,绽放出扬外 I 传统的沐浴文化与世界现代沐浴文明交相辉映的灿
烂之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张培哲 | 2024-1-6 10:40: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扬州沐浴文化的前景
历时 2000 多年的扬州沐浴文化,走过了从萌芽期、雏形期到成熟期、高峰期、萧条期的漫长过程,这才。进入了如今的辉煌期,殊为不易 ! 回顾这一历史过程,我们不禁浮想翩翩。但是,想得最多的是:如何使扬州沐浴文化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 ?
现在的情况是,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劲旅的扬州沐浴文化,它的氛围,是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大好形势;它的发展,已经面临着在扬州本土几近饱和的潜在危机。可以说,扬州沐浴文化正处于机遇与危难并存、发展与衰退相交的抉择关头。
为了使扬州沐浴文化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我们认为,“六个必须”是它的重要举措:
第一,必须充分发挥扬州市沐浴协会的协调和导航功能。作为全市同行业企业自愿组成的行业自律的非营利社团组织,沐浴协会有义务促进本行业的发展。为此,沐浴行业的各个企业,应该义不容辞地服从协会的宏观调控,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在协会的大旗下,转变观念,有序竞争,寻求对外扩张的发展机遇。协会也应该一手抓深入市场调研,全面启动各种沐浴专业人才培养工程,有组织地向外输送人才;一手抓规范管理,充分发挥扬州沐浴文化的晶牌作用,组织人员进一步发掘扬州沐浴文化的丰富内涵,使之加速向世界级品牌的延伸和发展。
第二,必须在各沐浴企业的经营发展方针上做到“三个结合”,即:与餐饮、美容、娱乐和健身行业结合;与旅游事业结合;与商务活动结合;要加大宣传自我的力度,走集约化、产业化之路,有重点、有计划地打造沐浴企业的航空母舰。
第三,必须注重扶植百年老店重挂金字招牌,挖掘并提高其无形资产的含金量,使百年老店焕发青春,拓展新路,并注重调查、总结并利用这些百年老店在扬州沐浴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经验。
第四,必须注重“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方向,保留和扶植一批低档次的“平民浴室”,维护扬州沐浴行业在平民阶层中的口碑作用,夯实扬州沐浴文化在全社会的群众基础。
第五,必须重视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如正在开发的瘦西湖温泉等,倾力打造扬州沐浴文化的新亮点。
第六,必须注重扬州沐浴文化的研究,筹建“扬州沐浴文化研究所”和“沐浴博物馆”,搜集、陈列有关这方面的文物和历史资料,搜集、保存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展研讨活动,加强专业学术对外交流,为扬州沐浴文化的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可以相信,在扬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扬州沐浴文化的发展定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